以书会友真的存在吗?你有书友吗?
以书会友真的存在吗?你有书友吗?
这个提问很有意思,作为1980年代的文学爱好者,个人觉得“以书会友”的太多了,怎么能没有书友呢?
我先来分享下我个人的以书会友
第一次以书会友的友,是我们村里小学贾老师。贾老师高中毕业高考落榜,到我们村里当了个民办老师。上个世纪80年代是文学爱好者遍地跑的时代,我第一次阅读《青年作家》杂志就是节约贾老师的。
第二年,我跟贾老师商量,他订了一份《***月报》,我订了一份《青年作家》,我们互换杂志阅读,这就等于我们每人订了两份杂志。那个时候,我和贾老师把订阅来的文学杂志没看完,就引来村里其它年轻人借阅。
我跟贾老师互相借书阅读,还讨论一些文学写作的问题,书成了我跟贾老师几十年的友谊连接纽带。
第二次以书会友,是我战友周腾飞。因为同在一个部队服役,周腾飞是老兵老同志,并且发表过诗歌的诗人,我们互相换书阅读,交流鞋子经验。包括报纸上谁看了一篇好文章,都会把报纸保留着,给对方阅读。
我退伍的时候,周腾飞打开他的书柜,除了《鲁迅全集》不让我选,其它的书随便我选。当然,我知道对我亦师亦友的老战友爱书如命,我选了几本,也不敢放肆地贪得无厌。老战友那本《宋词选》,一直伴随我到现在。
在部队还有个重要的以书会友的是杨焕礼,我们也经常交换书阅读,讨论文学讨论时政等等,我退伍时候,他送我一本《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我阅读了两三遍。这部书是全美作家协会***创作的,这部书读后受益匪浅。
我有三个书友
阅读半生,还有很多书友。但最重要的就是如上:贾老师、周腾飞、杨焕礼三位。
贾老师后来调到初中任老师,现在我们遇见了还会聊聊当年以书会友的事情。
周腾飞后来提干成为军官,官至某军校研究生队政委,先转业到地方机关工作。周腾飞创作了很多诗歌和散文报告文学,获奖无数,包括人民日报征文奖,路遥文学奖,其中散文《放弃射门》获得《足球报》最佳作品奖,这篇文章2003年被人民教育出版社选入小学第十册《语文》第26课。
杨焕礼也很牛,他退伍回到湖南老家后,以笔试全县第一名被招录乡镇公务员,现为他们县某局局长。杨焕礼工作之余,挖掘整理苗家文化,成为了当地有名的民俗专家了,发表了很多文章。
现在阅读书少了,但手机阅读可比当年阅读以书会友更有趣也更方便
我觉得现在很多人不知道与时俱进看问题。
个人觉得,目前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阅读,虽然不是以书会友了,但是科学技术,让我们这些喜欢读书的人真正实现了以文会友。
也因此,个人觉得当下这是个非常好的阅读时代,这个阅读时代,超过了历史上任何时期,以文会友没有国界,没有地域时空阻隔了。
例如,以前在新浪论坛做版主的时候,我发起了网络矛盾文学奖征文评选活动,一下吸引了全国各地,还有国外的文学爱好者真有千万人。那次网络矛盾文学奖评选活动,总阅读超过了3个亿,也因此结识了几十位以文会友的网友,这要在以前以书会友的时代,是不可能的。
例如,我2019年开始玩头条号自媒体,我又邀请了老战友老大哥周腾飞来一起玩头条号,他是足球迷,我建议他选择了体育领域创作者。他很快就过了原创成为优质,写的文章也经常获得头条号青云计划奖。他的头条号是@黑旋风周腾飞。
杨焕礼也被我忽悠来头条号创作,他选择了文化领域,主攻悟空问答,也成为了优质文化领域创作者,获得了青云***奖。他的头条号@关山听风
我们三个当年以书会友的老战友,现在身处三个省,可是我们每天互相阅读文章,留言点赞,还有社交软件上视频交流。谁发现了好文章,点下手机转载推荐给对方,或者给对方贴个链接。
总结:从以书会友到今天的以网会友,其实,科学技术让我们实现了真正的以文会友,这个以文会友,没有地域时空限制。
因此,个人认为,现在互联网阅读书写中,以网会友的网友比以前的书友更多。阅读载体变了,不变的是阅读。您说呢?
真的存在,我就有几个不错的书友,而且还是无话不谈的好书友!
大学刚毕业那会儿,我在武汉雄楚大道上的一家公司里面上班!开始的那段时间里,我除了上班就是回到自己一个人的小宿舍里,日子过得非常单调无聊!
有一个周末,实在受不了出租屋里的黑暗狭小,就一个人出门瞎转。转着转着,就转到了一个我一生都无法忘记的地方——武汉崇文图书城!
我是比较喜欢一个固定位置的人!第一次去书城的时候,我找了半天找到了一个比较惬意的角落。于是,后面每次去,我都选择坐在那儿!
时间久了,我发现在我位置的对面,也老是坐着同一个人!有一天,我跟他打了招呼,就这样,我们算是认识了。
接下来的日子,经常在书城里碰见。见的次数多了,就开始聊了起来。一聊才发现,我们都喜欢中国古典名著和武侠***。有了共同的话题,语言也就多了。
没事的时候,我们经常约着一起去看书,看书出来,又约着一块去吃饭喝酒,吃饭喝酒的时候共同讨论着我们喜爱的文学作品和作品中的人物。
这样,我们成了好朋友!后来,在书城里面,我们又遇见了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可能都是大学刚毕业又身处外地的原因吧,我们很快玩到了一起!其实,我们几个人的性格并不一致,有外向的、有内向的,但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读书。
那段时间,我们大家经常约着一起去读同一本书,然后在喝酒的时候相互交流读书心得!也曾努力向其余的人介绍自己精读的那一本书!
现在,我们已离开武汉多年!但我们还是经常通过QQ、微信在一起读书!
就在前天,在我们坚持居家不外出、齐心协力共同抗击疫情的时候,我们几人还通过***相约读书!为祖国祈福!中国加油!武汉加油!
以书会友还真存在,因为《简爱》我们成了好朋友,这个朋友已交往三十多年了,我们都早已成家生子,可每当遇到一本好书都会彼此推荐,以前是电话联系,对于这本书中的人物或感悟能说上很长时间,现在方便多了,我们用微信截图把书中精彩的部分发给对方,探讨书中人物的悲欢离合。一有时间我们就相约在图书馆,喜欢那里的宁静氛围,看起书来总是忘记时间,毎每图书馆打洋,我们余犹未尽地相识一笑,丢下一切世俗去打牙祭。在这繁杂的尘世间,为有这样的书友,这样的知己,这样快乐的时光感到庆幸。
以书会友是真的存在吗?你有书友吗?
以书会友古已有之,此命题不容质疑。仅举一例,建安“七子”之称,始于曹丕所著《典论·论文》:“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玚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咸以自骋骥騄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 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而外的书友,所以“七子”之说,得到后世的普遍承认。七子中除了孔融与曹操政见不合外,其余六家虽然各自经历不同,但都亲身受过汉末离乱之苦,后来投奔曹操,地位发生了变化,才有了安定、富贵的生活。他们多视曹操为知己,想依赖他干一番事业。故而他们的诗与曹氏父子有许多共同之处。“七子”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他们与“三曹”一起,构成建安作家的主力军。可见文章的力量可聚文人墨客成就大业。
以书会友更是现代人在文化领域的一种凝聚的力量,如读书会,遇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可以互相切磋辩论,也可以在观点的互相碰撞间游走。还想过用自己的肢体和语言将喜欢的书籍,喜欢的人物,喜欢的片段,尽情地演绎出来。
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意思是:好的书籍能够带领我们走向成功。 “以书会友,幸福易书”,是让我们用自己看过的书来换别人的书,这样我们就能够读到更多有意义的书了。
我的中学时代书籍偏少,我多数时候是“以书会友,幸福易书”我换到了我喜欢的好书,也锻炼了我与人交际的能力。那时在书店我认识一位忘年交,她是书店的店员,由于我几乎天天去书店,用母亲给我零钱去买书,她总给我留了一些我喜欢的书,我叫她姜阿姨,我每次去书店她都像长辈,像朋友给我书看,我没钱买,她就说你就在这看吧。巧的是后来我成家了,姜阿姨和我成了邻居,我们的交往多起来。总是以书为媒,我家的书也渐渐多起来。以后,我用我的书也结交更多的读书人。我的生活也因为读书而发生了太多的变化。我通过高考改变了我的命运,当我想回馈给身边人的时候,书的力量去帮助和影响更多的人。通过书相遇的人,就是灵魂相遇相知相伴,这该是很幸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