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校学赛事策划,技校学赛事策划好吗

huangp1489 3 0
  1. 广州技校的4位学生获得世界技能比赛的冠军,20岁已享受副高待遇,这事你怎么看?

广州技校的4位学生获得世界技能比赛冠军,20岁已享受副高待遇,这事你怎么看?

中国很多时候对技校的看法是有偏见的。

的确技校的学生,很多不是因为自己的爱好,而是因为升学中不能进入本科学习

但是技校的设立,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技术才能。

技校学赛事策划,技校学赛事策划好吗-第1张图片-东启体育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所谓360行,行行出状元。技术工种中,只要肯钻研,在社会中的作用远远大于理论知识。这里的“大于”主要是指会更快地在社会中发挥作用。

而理论型的人才,则更偏向于更深远的影响,但是这需要无法想象地坚持。

很多本科孩子在社会上比不过有些比自己学历差的孩子,其实不是能力问题,只是确认不了自己的方向。

技校学赛事策划,技校学赛事策划好吗-第2张图片-东启体育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次广州职业院校的确是给技校正名了。

读书一个是为了更高的学历,但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找到更适合自己发展方向的学习之路。

学习不分贵贱,路都是自己走出来的。

技校学赛事策划,技校学赛事策划好吗-第3张图片-东启体育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毕竟理论上麻省理工也是个技术学校,而非综合大学

于我个人,我觉得很开心,很自豪;于他们,我觉得很佩服,很应该。纠缠年龄或待遇意义不大,各执一词难有结论,不过在看到希望的同时,也要看到隐忧。

第一,看到下一代人这么厉害,怎能不高兴。正如《权利的游戏》中情报总管瓦里斯说的那句意味深长的话一样,“看到年轻人这么有发展,人们总是很欣慰的。”***先生的《少年中国说》更是直言不讳地指出,只有年轻人才能代表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看到他们这么厉害,我们怎能不高兴。

第二,小小年纪就能技压群雄,无法不自豪。世界技能比赛的奖牌,虽然没有奥运金牌那样被赋予崇高的意义,但是其含金量一点也不低,也是需要付出卓绝努力才能获得的。这次比赛,中国代表队表现抢眼,位列金牌榜第一,身为同胞,我们自豪。

第三,他们靠自己的努力获得承认,佩服之至。对于获奖者,我们应该给予他们的不应该是嫉妒,而应该是佩服,因为技能的熟练只能来自于刻苦的训练,正如美丽的彩虹只会出现在风雨后的晴空。他们能在比赛中获奖,既是他们努力的结果,也是他们努力的证明

第四,他们辛勤的付出得到了回报,完全应该。至于他们年纪轻轻就能享受副高待遇,大家也不要眼红,这是对奋斗者的回报,属于多劳多得,合情合理。只要不违反规定,不***,社会应当支持并倡导。

当然,他们还很年轻,未来的路还很长,警钟还是要敲一敲。中国人讲究阴阳变化,“福兮祸之所倚”,在面对突如其来的荣誉和回报时,希望他们能守住心性,始终保持奋斗者的本色,不要在五彩纷呈的生活中迷失自我,而要追求在自己的专长上越做越好,越走越远。

自古英雄出少年,也说明中国已经不再论资排辈,而是不拘一格降人才。事实上,现在国内20多岁30岁的教授/研究员还真不少,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这件事也说明,中国教育并不是象一些人批判的那样,只会培养读死书,没有创造力的人才。

祝贺他们。

首先对获得世界技能比赛冠军的学生们表示祝贺,也对积极参赛努力提高技能而没获奖的学生表示祝福,虽没获奖但你们的努力没有白费,这样的参赛准备与努力会让你以后的人生更精彩,这样的经历与经验积累会让你应对以后的工作时更轻松!

然而我们不得不反观国人”工匠精神“的缺少,导致国内少有能长久生存的名企。国人对工匠的待遇及重视程度远低于许多发达国家。白领与蓝领技工的社会地位及工资相差巨大,让大多数年青人挤独木桥争取做白领,而看不起技校生,这反导致大学生遍地有,可有一技之长的技工却难招,

另一方面,国内许多技校和职业中学,文不文技不技,既不重视文化知识,又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有专业技能的学生,让许多家长宁愿让孩子早打工也不愿让上技校,更有中间退学的。国家应宏观及政策上规范技校和职业中学的专业技能课的开设及考核,让学生能真正学到一技之长,并提高技术工人的待遇,让学生及家长愿意上技校,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工匠!

个人认为,***还应减少大学招生,而改为专业技校,让其中部分学生从技而不是空泛的毕业后无实用的文化理论学习,开设适应社会变化和需求的专业课目,让学生有专业实用技能,直接服务社会。

以上个人愚见,不喜勿喷!

标签: 技校 他们 学生